首页> 行业新闻

因地制宜防控水稻生长前期病虫害

发布时间:2023-07-05 14:23 文档编号:

 

据调查,今年丘陵、沿江、沿海、淮北部分地区二化螟及苏南、沿江、沿海部分地区大螟灯下虫量较高,近期将迎来一代二化螟卵孵高峰;随着小麦田陆续收割,灰飞虱也将集中转移至秧田,虫量会进一步上升;沿海、丘陵等地稻瘟病感病品种比例高,苗叶瘟流行风险大。各地需加强监测,因地制宜做好重要病虫预防控制工作。

发生情况分析  

1.一代螟虫。冬后全省二化螟、大螟亩平均残留活虫量为141头、17头,与去年相近。二化螟冬后残留虫量高的地区主要在淮北及丘陵、沿江地区,其中淮北地区亩残留活虫量大多在500头以上,东海、灌云分别达1260头、985头;丘陵、沿江部分地区达200500头,仪征、邗江分别达471头、495头,其他大部分地区在100头以内。大螟在苏南、沿江、沿海部分地区亩残留活虫量较高,达100200头,其他地区大多在1030头。今年二化螟、大螟灯下分别于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4月底至5月中下旬出现多个发蛾高峰,峰期单灯诱虫量二化螟普遍在100300头,丘陵、沿江、沿海及淮北局部达5001000头;大螟普遍在100200头,苏南、沿江、沿海局部达300800头;灯下虫量普遍为去年同期的1.53倍。并且,二化螟、大螟发蛾时间均较长,拉长了危害周期。近期各地秧田普查,二化螟以卵块为主,每亩平均卵块数320块,丘陵、沿海及淮北较高达100300块,局部杂交稻秧田累计落卵量达8001000块,近期将陆续进入孵化高峰,金湖等地已零星查见枯鞘,预计6月中下旬二化螟将在秧田及早栽本田危害,危害持续时间长。

2.灰飞虱。近期随着小麦收割,秧田虫量增长快,淮北、沿江、丘陵部分地区虫量较高,徐州6月上旬普查,秧田虫田率84.7%,平均亩虫量为1.7万头,略低于去年同期,武进、句容、丹徒、泰兴、通州等地近期系统调查,秧田亩虫量分别为5.6万头、6.5万头、4万头、3.8万头、2.9万头,其他地区亩虫量大多在0.1万~1万头,总体与去年及常年相近。灰飞虱虫量高的田块,不仅会造成秧苗黄化,还存在传毒风险。

3.稻瘟病。全省目前尚未查见苗瘟。但全省易感稻瘟病品种种植面积较大,苗期如果遇上阴雨、多雾露等适宜天气,苗瘟极易流行,特别是覆盖无纺布、防虫网的旱育、机插秧池高湿、寡照环境常导致急性苗瘟的发生。

防治意见

今年我省水稻螟虫虫量高,灰飞虱虫量回升快,稻瘟病感病品种比例高,下一阶段,随着我省从南至北渐次入梅,阴雨天气增多,气候条件还将有利于“两迁”害虫的大量迁入以及稻瘟病的发生发展。为有效控制水稻生长前期病虫危害、压低中后期发生基数、打牢秋粮丰收基础,各地要切实抓好监测和防治工作。

秧苗期及栽插早期要根据不同类型田块、不同病虫的发生情况,抓住用药适期,打好“送嫁药”,以一代螟虫及灰飞虱为主,兼顾秧苗期稻瘟病、稻蓟马等病虫防控。要坚持“把准适期、达标防治、绿色防控”的原则,根据当地病虫抗性水平,选择对病虫抗性水平低、效果好的生物药剂及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螟虫可选择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阿维菌素、茚虫威等单剂或复配剂,灰飞虱可选择吡蚜酮、呋虫胺、烯啶虫胺、三氟苯嘧啶等单剂或复配剂,稻瘟病可选择春雷霉素、三环唑、稻瘟酰胺、吡唑醚菌酯等单剂或复配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