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业状况

国内优质弱筋小麦主要生产区域

发布时间:2017-12-18 10:24 文档编号:

弱筋小麦的产量及其品质受品种、生态和栽培条件的共同影响,不同地区的生态条件包括光、温、水、肥、气等这些因素各不相同,均影响弱筋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如水分,随着小麦生育中后期雨水增多,籽粒蛋白质和面筋含量下降,因而表现为我国小麦籽粒蛋白质和面筋含量由北向南逐渐降低,但降水过多特别是小麦花后降水量过多意味着日照少,不利于植株进行光合物质生产,影响籽粒产量,收获期遇降雨还会降低小麦籽粒色泽,粒色变暗,粒重减轻,品质变劣;又如温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小麦抽穗至成熟期的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小麦抽穗的成熟期日平均气温每上升1℃,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0.435个百分点。再如土壤类型,在稳水保肥能力差的偏砂性土壤种植小麦,因其后期供肥能力差,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低,相反保肥稳水能力较强、肥力水平高的粘性的壤土,有利于小麦后期籽粒生长、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含量的提高。

  因此,在我国并不是所有地区都能生产弱筋小麦,存在一个适宜的种植区域。我国的弱筋小麦适宜生长区域多集中在我国的南部和东部地区,期中尤其是长江流域的沿江高沙土区、沿海的砂土区、黄淮平原的黄泛区(砂土)、部分丘陵地区(砂土)及其它省市的砂土区适宜发展弱筋小麦。

  在农业部提出《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中,将我国划分为三个专用小麦生产区,其中将南方划分为中筋与弱筋冬麦区。

  在这些区域里面,长江中下游地区最符合生产弱筋小麦所需的生态和生产条件,是我国发展弱筋小麦的优势区域,可以构建成长江中下游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

  长江中下游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主要包括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湖北北部、河南南部等地区,现有小麦面积3500万亩。这个区域发展目标是以优质弱筋小麦为主,经过五年发展,种植面积达到1300万亩,其中江苏沿海沿江等地区发展800万亩,鄂豫皖接壤的适宜地区发展500万亩。

  整个长江中下游专用小麦产业带分为三个优势区域:

  一是沿海沿江优质弱筋小麦优势区,主要是江苏淮河以南,除里下河以外的广大麦区,弱筋优势比较明显,是种植优质饼干、糕点类弱筋小麦的优势区域。

  二是江淮中部的准弱筋和优质中筋小麦优势区,主要包括江苏的里下河地区和安徽的滁州地区,可以建成准弱筋小麦和优质蒸煮类中筋小麦生产基地。

  三是皖豫鄂弱中筋小麦优势区,主要包括安徽的江淮西部,河南信阳地区以及湖北的襄樊等地区,属于弱筋与准弱筋小麦适宜区和中筋小麦次适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