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病虫草防治

麦根蝽象

发布时间:2017-10-29 21:33 文档编号:

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及台湾。主要危害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作物。成、若虫以口针刺吸寄主根部的营养,造成植物叶黄、秆枯,严重减产或点片绝收。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5毫米,近椭圆形,橘红至深红色,有光泽。前胸宽阔,小盾片为三角形,前翅基半部革质,端半部膜质,后翅膜质。前足腿节短,胫节略长;中足腿节较粗壮,胫节似短棒状,外侧前缘具1排扫帚状毛刺;后足腿节粗壮。触角5节,复眼浅红色,1对单眼黄褐色,头顶前缘具1排短刺横列。

()发生规律

华北地区两年发生1代,个别三年1代,以成虫或若虫在土中3060厘米深处越冬。翌年越冬代成虫4月逐渐上升到耕作层危害和交尾,5月中下旬产卵,6月上旬至7月上中旬出现大量若虫,危害小麦、高粱、玉米等作物根部,若虫越冬后至翌年67月,老熟若虫羽化,若虫期和成虫期约需1年,条件不利时若虫期可长达2年。世代不够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西北地区两年1代,翌年越冬成虫于67月交配产卵。若虫于8月中旬至9月上旬孵化,10月下旬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至7月中旬进入若虫危害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成虫羽化后越冬。于第三年成虫经补充营养,交配产卵,产卵前期15天。东北地区两年或两年半完成1代,越冬成虫于7月产卵,发育快的翌年8月羽化为成虫,当年以成虫越冬。发育慢的群体则需进行2次越冬,第三年67月羽化为成虫。该虫有假死性,能分泌臭液,在土中交配,把卵散产在2030厘米潮湿土层里,产卵数粒至百余粒。干旱年份发生危害重。

()防治措施

是倒茬轮作,实行小麦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二是药剂防胤在播前施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亩用量3千克,撒在播种沟内进行土壤处理。也可在雨后或灌水后于中午喷撤2.5%基异柳磷或其他有机磷农药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