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家

麦类病毒病有什么特点?怎样防治?

发布时间:2017-12-28 16:22 文档编号:

麦类病毒病包括黄矮病、丛矮病、红矮病和黑条矮缩病等多种矮缩病。其中黄矮病和丛矮病发生较为广泛;红矮病主要分布于西北、内蒙古和四川等地;黑条矮缩病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麦区。病毒病可造成严重减产,一般感病越早,产量损失越大。

(1)症状识别  麦类病毒病的共同特点:病株严重矮缩。

黄矮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叶片变黄和植株矮化。秋苗和返青后,植株均可发病。秋苗感病后,植株明显矮化,分蘖减少,根系变浅,病叶叶尖逐渐褪绿变黄,不能越冬或越冬后不能抽穗结实。返青后感病植株稍有矮化,上部叶尖开始发黄,并向叶片基部扩展呈黄绿相间的病斑。后逐渐枯黄,穗期感病仅叶尖发黄,造成穗小、千粒重降低。

丛矮病:病株严重矮化,分蘖无限增多,叶片多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秋苗发病多不能越冬而死亡,或勉强越冬而生长纤弱,不能抽穗。发病晚的叶色浓绿,心叶有条纹,植株矮化,茎秆粗壮,多数不抽穗或穗而不实,即使能结实的也是穗小粒少,秕瘦,粒重降低。

红矮病:病株开始叶色深绿、色调不匀,叶片至叶鞘变为紫红色或黄色。最后全株呈红色或黄色,叶片黄化枯死,病株矮化,少数能抽穗但不实或粒秕。重病株心叶卷缩不能抽出,拔节前即死亡。

黑条矮缩病:苗期病叶深绿、叶质僵硬、分蘖增多、丛生、严重矮化,不能抽穗。拔节后发病植株稍矮,抽穗迟,穗小、粒秕、粒重降低。

(2)发病规律  黄矮病是由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传毒引起,其发生流行与蚜虫种群消长关系密切。一般冬暖而干燥有利于蚜虫增殖扩散。

丛矮病由灰飞虱传毒引起,其传毒能力很强,12龄若虫易传毒,并可终生传毒,但不经卵传播。秋季小麦出苗后,灰飞虱从杂草或其他寄主迁入麦田为害传毒。

红矮病由条纹叶蝉等昆虫传毒引起。叶蝉在病株上吸食获毒后可终生传毒,并经卵传播。秋季小麦出苗后,叶蝉成虫从杂草或其他越夏寄主迁人麦田为害传毒,一般早播麦田叶蝉量多,发病重,冬季温暖干燥时利于发病。

黑条矮缩病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传毒引起。病毒在寄主及带毒昆虫体内越冬越夏,带毒昆虫吸食健株引起发病,获毒昆虫不经卵传毒。秋季小麦出苗后,飞虱由寄主迁入麦田为害、传毒。有利于飞虱繁殖迁移的气候条件也易造成此病的发生。

(3)防治措施  一是选用抗耐病品种。二是药剂拌种:用种子量0.3%75%三九一一对水拌种后闷种24小时后播种。三是药剂喷雾:每666.7240%乐果乳油50克,加水适量均匀喷雾防治传毒害虫,可减轻病毒病发生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