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家

什么是小麦独秆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17-12-14 16:39 文档编号:

为了解决晚播小麦晚熟低产的问题,山东烟台市福山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和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总结出一套较完整的冬小麦晚播丰产简化栽培技术,即独秆栽培法,实践证明,此项技术是晚播冬小麦创高产的一条重要途径,较好地解决了实行一年两作光热资源相对不足地区小麦、玉米等一年两作双高产的矛盾。

独秆栽培法是在播种期、播种量和肥水管理等方面与传统栽培法不同的一种丰产栽培途径。它的主要内容是在冬前积温550750℃时(山东省为10月中、下旬)播种,较大幅度地增加基本苗,底肥重施磷、轻施氮,春季严格蹲苗,拔节后肥水齐攻,以协调群体与个体的关系,发挥主茎成穗和和总穗数多的优势,获得高产。烟台市福山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自1981-1985年连续5年试验,独秆栽培小麦比同期播种常规栽培的小麦平均每666.7 2增加93.2千克,增产极显著;比适期播种常规栽培的增加37.3千克,增产也较明显。该法除用种较多外,其他成本投入均低于普通晚茬麦,每666.72可节约尿素10千克左右,少浇12遍水,节水90180毫米,是节水栽培的一条重要途径,并能简化冬前和早春管理,每666.72可节约12个工日等。同时由于后期施氮肥充足,子粒蛋白质含量一般较常规栽培的提高1%左右,显示了独秆栽培技术高产、优质、低耗的优点。

独秆栽培法虽然简化了小麦栽培管理,但不是简单粗放种植,而是要求在具有水浇条件的中等以上土壤肥力的基础上抓好精细整地,施足基肥,适期播种,足墒下种,保证密度,全面提高播种质量。应突出掌握以下几点

(1)播种期  不同的栽培方法有其不同的适宜播种期。根据试验和生产实践经验,独秆麦在日平均气温1216(冬前积温250550)播种都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说明独秆栽培法对播种期的适应性较大,只要能保证足够的基本苗,播种较晚甚至于“土里捂”(当年不出苗),也能获得较好收成。如山东烟台市福山区农业技术推广站1983-1988年连续6年种植“土里捂”小麦均获得每666.72350400千克的好收成。

我国各地生产条件千差万别,因此播种期应视当地的气候和生产条件具体确定,抓住日平均气温1216℃这段时间集中力量进行捅种。如果日平均气温1618℃时采用常规法播种,1216℃时采用独秆栽培法播种,小麦的适宜播种期则可由过去的十几天拓宽到1个多月,不但可延长上茬作物的灌浆时间,提高产量,而且也有利于精耕细作,提高小麦播种质量。

(2)播种密度  独秆栽培小麦靠种子保苗,靠苗保穗,它要求基本苗相当于或略低于该栽培法适宜的成穗数。据多年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如烟农15多穗型品种适宜的成招数每666.7260万~65(常规栽培为50万~55),其适宜的基本苗为5560万;而鲁麦7号中穗型品种,适宜的成穗数为45万~50万,其适宜的基本苗为40万~45万。

独秆栽培的密度较大,前期容易出现株间过于拥挤,后期因小麦株型较紧凑,容易出现小麦行间漏光。为协调前后矛盾,应尽量缩小行距,一般行距以1015厘米为宜。播种前应精选种子,选用大粒种子做种,作好发芽试验,准确计算播种量,这是保证苗齐、苗全、苗足,提高小麦整齐度的重要环节。

播种量和播种期应适当配合,一般在冬前积温550℃左右时播种,基本苗和成穗数的比例为0.8:1;冬前积温350480℃时,苗穗比为0.9 :1;冬前积温350℃以下时,苗穗比为1 :1

(3)施肥  独秆栽培技术的施肥方法与常规栽培技术有很大不同,其特点:要求底肥增施有机肥料,一般每666.72施有机肥3000千克以上,重施磷肥,一般施五氧化二磷710.5千克;全生育期的施氮量,中产田一般施纯氮每666.7212千克左右,高产麦田施14千克左右;土壤含氮量高的地块可不施氮素化肥作底肥,含氮量一般的以总施氮量的30%作底肥;翌年春季严格进行蹲苗,至拔节到挑旗期(一般以旗叶露尖效果最好),进行分类追肥;一般土壤肥力高、苗情好的可到旗叶露尖时再追肥;对土壤肥力较差、缺肥重的可在拔节期(即第一节间露出地面1.5厘米左右)进行追肥。

(4)浇水  控制浇水的时间和浇水次数是独秆栽培成败的关键。独秆麦因播种晚,冬前生长量小,对土壤水分消耗少,所以在足墒播种的条件下,一般不浇冬水和返青水。至于起身水,只要020厘米土壤含水量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春后第一水可坚持到拔节至旗叶露尖时结合追肥浇水,在开花至灌浆期浇第二水,一般全生育期浇二至三水即可满足小麦对水分的需要。如遇特别干旱年份可酌情增加浇水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