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家

什么是小麦优势蘖利用超高产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17-12-13 10:02 文档编号:

“小麦优势蘖利用超高产栽培技术”是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小麦超高产形态生理指标与配套技术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2000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经多年试验研究,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优化集成组装的以小麦优势蘖利用为核心的“三优二促一控一稳”超高产栽培技术。

三优:

(1)优良超高产品种选用  根据在豫、鲁、翼、苏等高产麦区多年多点试验及生产实践,确定超高产小麦的应用品种指标为具有超高产潜力(产量潜力在每666.72600千克以上)、矮秆(株高在80厘米左右)、抗逆(抗病,抗倒)和产量结构协调(666.72成穗40万~50万,穗粒数3336粒,千粒重4050)

(2)优势蘖组的合理利用  根据超高产小麦主茎和分蘖的生长发育形态生理指标和产量形成功能的差异,提出优势蘖组的概念和指标,即在利用多穗型品种进行超高产栽培中,主要利用主茎和1级分蘖的123蘖成穗,在每666.72基本苗12万左右时,单株成穗4个左右,即充分利用优势蘖的苗蘖穗结构。

(3)优化群体动态结构和群体质量  根据对超高产小麦群体结构和群体质量的研究,提出优化群体动态结构指标为:每666.72基本苗10万~12万,冬前总茎数70万~80万,春季最高总茎数90万~110万,成穗数40万~50万。优化群体质量主要指标为:最高叶面积系数78,开花期有效叶面积率在90%以上,高效叶面积率70%75%,开花至成熟期每666.72干物质积累量在500千克左右,收获期的群体总干物质在1 350 千克以上,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占子粒产量的比例在80%左右。

二促:

(1)一促冬前壮苗  根据多年多点对超高产麦田土壤养分测定分析,提出应培肥地力,使之有机质含量达到1.2%1.5%,全氮含量在0.1%左右,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达到90毫克/千克、25毫克/千克、120毫克/千克左右,锌、硼有效态含量分别在2毫克/千克、0.5毫克/千克左右。根据超高产小麦对多种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的特点,提出在上述地力指标的基础上,施足底肥,每666.72施纯氮810千克,五氧化二磷1214千克,氧化钾810千克,锌、硼肥各1千克左右,实现冬前一促,保证冬前壮苗和底肥春用。

(2)二促穂大、粒多、粒重  第二促即在拔节后期(雌雄蕊分化至药隔期)重施肥水促进穗大、粒多、粒重。一般每666.72施纯氮89千克。其施肥策略是根据超高产小麦形态生理指标确定氮肥的合理运筹,即为促进冬前分蘖和保证早春壮长,底施氮肥应占计划总施氮量的40%50%,雌雄蕊分化期是小麦生长发育需氮高峰和管理的关键期,随灌水施入计划总施氮量的40%50%,扬花期施入计划总施氮量的5%左右。

一控:根据超高产小麦的吸氮特点和生长发育特性及超高产栽培的要求,在返青至起身期严格控制肥、水,控制旺长,控制无效分蘖,调节合理群体动态结构,使植株健壮,基节缩短,防止倒伏。

一稳:根谢超高产小麦生育中后期生长发育特点,后期管理以稳为主,适当施好开花肥、水,一般可每666.72追施2千克左右氮素,或结合一喷三防进行叶面喷肥,促粒大粒饱,提高粒重同时做好防病治虫,保证生育后期稳健生长,防止叶片早衰,确保正常成熟。

在这一体系中还体现了节水栽培的内容,即播前保证足墒下种,具体操作视墒情决定是否浇底墒水。冬前看天气及墒情和苗情决定是否浇冻水,节省返青水,推迟春水,浇好拔节水和开花水,全生育期重点浇好3水,即底墒水或冻水、拔节水和开花灌浆水,比过去的一般高产田节约12水。